大S的“完美人生”为何破碎?“应该”的摧毁力

时间: 2025-04-28 00:26:22 |   作者: 护肤


  在这个春节,娱乐圈最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大S的去世了。无论是喜欢她的不喜欢她的还是对她不感兴趣的,了解这一个消息一般都会感到意外和难过。因为她曾是那么的漂亮鲜活生动,因为她才刚刚48岁。

  然而舆论的走向却混乱而怪异。随着对大S病因的关注以及她身后徐家和前夫家两边的表现,网络上人们又分成了两派,有责怪徐家一家没有照顾好大S的,有怒骂张兰和汪小菲作戏吃死人流量的。

  一个女演员的过早离世,人们应该做的不是悼念和缅怀她的艺术成就、总结有关她去世的经验教训吗?我想现在这样各种的八卦诋毁闹剧一定不是大S希望看到的。

  我希望回到大S这个人本身,我不关心她的丈夫、娘家、前夫、前婆婆,因为大S是个独立的成年人,谁也绑架不了她,谁也不能代她做任何决定。

  大S(徐熙媛)的一生,似乎是一部完美的“人生剧本”:从偶像剧女王到时尚宠儿,从豪门媳妇到独立女性,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光鲜亮丽。然而,在这份完美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内心挣扎?她的离世,是否与她对“完美”的执着有关?我更想从心理学的角度,深度剖析大S的性格与命运。

  卡伦·霍妮在《神经症与人的成长》中提出,“应该”的是一种内在的强迫性要求,它让人不断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,却忽视真实自我的需求。大S的一生,正是这种“应该”的典型写照。

  二十出头时,大S就展现出超前的生命观:“我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很长,可是只要我活着一天,就要是美的。”如今看来,她倒是真的一语成谶了。

  演员穆婷婷发文称,自己第一次知道女生要爱美保养,就是看大S的《美容大王》。想必众多称呼中,大S最喜欢的还是“美容大王”。

  大S未成名前的生活条件并不好,高中时还是未蜕变的“丑小鸭”,天生皮肤黑。为了变白,大S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,甚至吃过抗凝血剂。

  为了美白,她不惜尝试各种极端方法。她也不管是否对身体有害,只要会变白她都会尝试。十几岁她就开始挨饿之路,为了保持体型只吃酸奶和苹果,最夸张时一天只吃腐乳的尖尖,最多再加上三口无糖可乐,就是全部的一餐。

  大S认为注重外表是艺人的职业道德,她也承认自己观念很病态,还希望自己的体重标准是70斤,瘦到“眼睛凹进去、嘴唇发白,看起来快要死掉才好看”。

  这种对“美”的执着,正是“应该”的体现——她觉得自身“应该”是最美的,而这种追求让她不断压抑真实的身体需求,甚至有可能损害健康。

  大S在事业上的成就毋庸置疑,但她对自己的要求从未停止。无论是演戏、主持还是时尚领域,她总是追求极致。

  从2000年成为杉菜,再到2010年结婚后作品慢慢减少,这期间是大S的事业最拼也最成功的十年。

  2005年,大S和罗志祥主演的《转角遇到爱》,连续收视夺冠,还凭借此剧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。

  其实,大S的外形条件,并不如同时期的台湾女明星,比如贾静雯、林心如、林熙蕾和陈德容。但这不妨碍大S稳坐台湾一线岁这一个年龄段之前,大S在主持、影视和美容赛道,其成绩算得上傲人。

  这种对“成功”的执着,让她不断奔波于各种工作之间,甚至忽视了内心的疲惫和情感需求。

  她行事大胆,小小年纪,就成为徐家人的主心骨。在妈妈被父亲家暴时,其他孩子吓得不敢吭声,只有她挺身而出,怒斥父亲。

  两姐妹一起闯荡娱乐圈,大S一直都是主心骨。有任意的毛病,都是大S出面解决。

  在与汪小菲的婚姻中,大S努力扮演着“完美妻子”和“完美母亲”的角色。即使在婚姻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,她依然试图维持表面的和谐。直到实在维持不下去。

  全家去日本旅游,是小S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,为满足妹妹这个心愿,为了让家人都开心,大S在自己身体虚弱的情况下,依然动身随全家前往日本,结果感染甲流引发败血症而亡。

  这种对“完美家庭”的追求,让她压抑了真实的情感,加剧了内心的焦虑,也摧毁了她的身体。

  霍妮指出,当一个人被“应该”所驱使时,往往会与真实自我疏离。大S的完美主义,正是这种自我疏离的体现。

  在公众面前,大S总是展现出坚强、果断的一面。然而,在一些采访中,她也透露过内心的脆弱和压力。例如,她曾提到自己在婚姻中承受的压力,以及为了家庭和孩子所做出的牺牲。这种反差,正是她与真实自我疏离的表现。

  大S在离婚后迅速再婚,这一行为可能反映了她对“应该”的追求——她觉得自身“应该”迅速走出失败婚姻的阴影,重新开始新的生活。然而,这种行为也可能掩盖了她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,导致内心的冲突和焦虑。

  霍妮认为,“应该”的会导致个体内心的焦虑和冲突,甚至有可能引发心理崩溃。大S的离世,跟长期的心力交瘁、身体的极度虚弱有关,否则,不会全家人去日本,只有她一人感染了甲流而且迅速加重不治。

  大S一生都在追求完美,这种追求让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。无论是事业上的竞争,还是家庭中的矛盾,都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。这种长期的焦虑,可能对她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。

  这几年,大S出头露面的时候并不多。有时我们从媒体上会看到“她被老公抱着上厕所”等新闻,可见身体已虚弱到严重程度。

  我们知道,一个身体极度虚弱的人需要的是好好治疗和休养生息,每一次强撑,都要消耗身体的本钱,消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,就可能身枯力竭。

  那么,大S最后一次的出游已经耗费了她相当大的心力,甲流又给了她致命的一击,她退无可退,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她的性命。

  大S的离世,让我们不得已反思: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,我们是不是也在被“应该”的所驱使?卡伦·霍妮的理论提醒我们,真正的自我成长来自于理解和接纳真实的自我,而不是被“应该”所控制。

  没有人是完美的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才是真正的成长。大S的悲剧告诉我们,过度的完美主义只会让我们远离真实的自我。

  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们常常忽视内心的声音。大S的故事提醒我们,要学会倾听自己的情感和需求,而不是被外界的期望所左右。

  当感到焦虑和压力时,寻求心理支持是很重要的。大S的离世让我们正真看到,心理健康的忽视可能带来没有办法挽回的后果。

  大S的一生,是一部关于“完美”与“真实”的悲剧。她的离世,让我们深刻反思: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,我们是不是也在被“应该”的所驱使?卡伦·霍妮的理论告诉我们,只有摆脱“应该”的束缚,接纳真实的自我,我们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,走向更自由和充实的人生。

  如果你也曾被“应该”所困扰,不妨停下来,问问自己:这是真实的我,还是被“应该”所驱使的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