敷尔佳大衰退:曾经“医美面膜”一哥如今利润腰斩

日期:2025-09-11 08:23:12 |   作者: IM电子PG官网

  历史经验表明,风口红利不会永远吹拂。当喧嚣散尽、潮水退去,企业的考验才线年,顶着医美面膜第一股光环上市的敷尔佳,2024年便交出一份“增收不增利”成绩单,然而2025年上半年,业绩更是急转直下,走到了营收、利润双降的地步。

  资本市场向来“利”字当头。截至9月5日收盘,敷尔佳股价报收26.1元/股,较2023年上市发行价已“腰斩”,总市值蒸发近150亿元。

  这家曾经横扫市场的面膜巨头,究竟何以至此?眼下面临什么困境?能否找到破局良方呢?

  「烧钱换不来增长」半年报中敷尔佳表示,营收下降,主要系报告期内优化线下渠道所致;净利润下降,主要是由于宣传推广费用持续加大。

  其实,近年来敷尔佳销售费用一直逐年攀升。2019年至2024年,公司销售费用率由8.6%升至37.09%。据中国商报,2024年,公司对外提出加大直播电商投入,启动“头部直播间合作”、“自播内容投放”等动作。

  在哪里播种,就应在哪里收获,然而尴尬的是,疯狂撒钱之后,并未给敷尔佳的营收带来多大起色。2022年,上市前一年,公司营收17.69亿元,2024年仅增至20.17亿元,2025年上半年营收更不增反降。有决心、有行动的敷尔佳,渠道转型效果不尽人意。

  聚焦敷尔佳,其高昂的销售费用在未能有效提振收入之后,开始蚕食利润空间。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,敷尔佳净利润连续下跌,分别为8.47亿元、7.49亿元、6.61亿元、2.30亿元,同期净利率由47.89%下滑至26.61%;

  更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线上经营成本不断攀升,敷尔佳的现金流压力肉眼可见。2025年一季度,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首次为负,降至-6616.48万元,同比降幅高达151.78%。公司坦言,这一状况主要由于,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宣传推广费用和电商渠道费用的投入。尽管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回升至1.62亿元,但同比降幅仍为54.69%。

  在化妆品行业,营销费用作为成本大头并不新鲜。随着新锐品牌借着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兴内容平台的红利迅速崛起,营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。然而,敷尔佳高举高打的营销费用,并未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有力“抓手”,反而对自身利润形成拖累、进而恶化了现金流,代价之大如同是一场豪赌。这种打法还能持续多久,一旦销售费用投入减弱,营收是否会促进滑坡?引人深思。

  「痛失一哥宝座」敷尔佳执着于线上投流也不难理解,毕竟它曾凭借这一策略登上了高光时刻。

  2019年,李佳琦在其直播间喊出“烂脸的女生给我囤上100张敷尔佳!”敷尔佳白膜以19.9元/片的价格创造了一晚销售25万片的战绩。这一年,敷尔佳营收从2018年3.73亿元暴增至2019年的13.42亿元。此后,敷尔佳又陆续签约袁姗姗、邓伦等当红明星,频繁亮相各大综艺娱乐节目,迅速火遍大江南北。

  彼时,敷尔佳之所以大杀四方,是靠核心产品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”(即白膜和黑膜),大多数都用在皮肤过敏及激光光子治疗术后的修复。并凭借国内首批含透明质酸钠成分的Ⅱ类医用敷料贴,开拓“医美面膜”这一新赛道,卡位了先发优势。同时,产品带有“械字号”和“医用级”标签,给人一种专业感,受到市场热捧。使其迅速站上行业第一,据北京商报援引数据显示,2019年敷尔佳医用敷料产品市占率高达37%。

  2020年1月,国家药监局发文不得存在“械字号面膜”概念、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“面膜”作为其名称。“医美面膜”这一叫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,改为医用敷料、医用修护贴等称呼,敷尔佳营收增速由2019年259.44%迅速降至2020年18.07%。

  几个月前,2025年4月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(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,拟对医用敷料重新分类,再度削弱了“医疗加成”的属性。

  2022年9月,敷尔佳产品十元成本的新闻上了热搜。让人恍然醒悟,脸上贴的透明质酸是智商税。敷尔佳不再被奉为“神话”,而是被当作普通品牌衡量。

  众多美妆品牌纷纷涌入医美赛道,丸美股份、上海家化、巨子生物等先后推出械字号敷料,市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。

  可以说,作为“医美面膜”(医用敷料贴)的开拓者,敷尔佳初期成功在于踩在了风口上,但随着行业竞争、监管以及舆论等,并没有能守住风口,将优势化为胜势。

  某种程度上,也体现出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层能力上的不足。对此,我们采访了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,他表示,从现有信息来看,敷尔佳的陨落并非偶然,公司管理层战略前瞻性不足、危机应对缺位,存在很明显短板。未能及时引领公司完成从“营销驱动”向“技术+品牌驱动”的转型,是导致其丢掉了“一哥”位置的重要原因。

  「投身化妆品红海」面对“械字号”的现状,敷尔佳并未坐以待毙,而是将目光拓展至化妆品业务,致力于打造“妆械协同”的双轮驱动模式。

  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敷尔佳成立于2017年11月,主营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产品有面膜、水、精华、乳液、喷雾、次抛、眼膜。

  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,敷尔佳表示,过去一年,陆续推出多款妆字号面膜及护肤品,逐步构建起以医疗器械与功能性护肤品双轮驱动的产品体系。

  2025年上半年两次投资者交流中,敷尔佳进一步表示,未来计划每年推出5至10款新品,主要以化妆品类别为主,力争每年孵化1到2款大单品。

  不过,整体看来,敷尔佳近年营收增速仍处下滑通道,化妆品业务难以填补医疗机械业务的下滑,公司能否真正靠化妆品业务突围,有待时间验证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化妆品行业技术门槛高于医用敷料,这对敷尔佳有着研发短板的敷尔佳来说,不算好消息。2019年至2022年,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.01亿元、0.01亿元、0.05亿元和0.15亿元,研发费用率一直低于1%。2021年首次递交招股书时,仅有2名研发人员,更是在当时引发广泛质疑。

  化妆品赛道同样大市场、强竞争,可谓兵家必争。甚至作为昔日合作伙伴、为敷尔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的哈三联也入场“分羹”。

  这也为敷尔佳敲响了一记警钟。从医疗器械跨界至化妆品赛道,若想构建真正的竞争优势、实现长远发展,研发是关键一环。

  从品牌布局来看,敷尔佳仍高度依赖主品牌“敷尔佳”,虽财报中提及未来将培育子品牌,但仍停留在纸面阶段,子品牌的成长同样离不开长期资源投入。纵观国内外成功者,无论是珀莱雅还是欧莱雅,其核心竞争力均来自完善的多品牌矩阵与坚定的研发投入,而这远非一朝一夕能炼成。

  长远看,化妆品行业仍然是一个大生意、好生意。但唯有那些真正掌握研发实力、筑牢品牌心智、并构建起稳健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,才能实现基业长青。透过此次中报成绩单,敷尔佳还困在流量红海中艰难前行,能否尽快走出困局、重振市场信心,让股价支棱起来?敷尔佳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。